刷单成风、虚假宣传、维权艰难直pg游戏官方网站app播带
从网红主播到带货官员、从电商直播到全域直播、从直播培训到直播专业……直播产业的火越烧越旺、直播研究的门路越拓越宽。
“618”就是一朵直播带货激起来的浪花。在今年618年中大促期间,直播带货当仁不让地拿下了“C位”,成为今年618最大的看点之一,同时也成为各大电商平台新的主战场。
各大平台都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动员力所能及的资源,全力推动销售增长,几乎卷入了所有的娱乐明星、超级主播,甚至是企业大佬,致使活动期间天猫和京东累计下单金额分别达到6982亿元和2692亿元,双双创下新纪录。
什么都能卖:车、房,甚至工程机械、火箭,再加上1秒卖光的销售速度,动辄破亿的销量榜单,让人恍惚以为“只要直播就没有卖不出的货”的错觉,仿佛一个“全民直播带货”的时代已经来临。
直播带货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新事物,早在2016年3月,蘑菇街就率先开启了直播功能。不久后,淘宝、苏宁和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也相继推出直播功能,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随即上线直播带货功能,直播带货日益盛行。
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直播带货的水“深得很”。人气造假、虚假交易等“直播后遗症”和直播带货一样,暗夜妖娆在风口浪尖。
数据流量是衡量主播人气的关键指标。然而,“看上去很美”的直播数据并不一定是主播的实力写照,还有可能是虚假流量正在肆意生长。
如今,直播带货成为某些人投机取巧的工具。“刷单严重”,有网友吐槽,“现在直播带货成交不过亿,你都不好意思发战报。”
紫金财经了解到,在淘宝店铺,可以找到大量提供抖音、快手、淘宝、京东等视频直播平台数据业务的商家,甚至有人明码标价80元就可以买到10000直播观看量,购买观看还送点赞,180元还能买1000个真人粉丝,号称“永久不取关”。
直播数据造假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常见的造假手段有人工刷单走量、利用软件平台和“软件机器人”账号来刷数据等3种。其中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与黑产或灰产组织脱不开干系。
这些组织有的是雇佣“刷量工会”,每个“工会”能够操控数百乃至上万会员,通过人工刷单的方式来造假;还有靠出售刷量软件,只要在软件上提前导入账号和内容,在直播时就可以自动出现留言评论,甚至频率也是可以调控的。
再有一种,就是直接利用“平台业务拓展”的幌子,采用外挂技术,抓取平台注册用户的账号进行点赞、评论等操作,直接就能够为直播平台刷出天量数。过后,很多网友会发现自己被“买赞”“买评论”,其实就是账号被盗,用于数据造假。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数据造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造假门槛和成本极低。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家都在买数据,不买你就比不过别人。”在各种利益推动下,直播刷量正在批量化、规模化发展。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很多直播平台不但不打击这种刷量作假行为,反而自己也参与其中。
不过,这样“稳赚不赔”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经紫金财经多方了解,部分地区网店商家在今年5月收到了当地税务部门发送的“风险自查提示”,要求商家自查近3的营收漏报风险,并补缴相应税款。
其中,北京部分电商商家已收到国家税务局通知,称商家的店铺于2017-2019年度申报的销售收入与平台统计的销售收入不匹配,违反税务法规,要求商家对存在的漏报问题自查自纠、修改相关申报表,并补缴税款及滞纳金。
据悉,北京第一批通知了2000家网店商家,要求一次性按照支付宝进账额度补税。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个体根据绑定的私人账户进销查账。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的企业,其向税务部门申报的销售收入与电商平台所统计的销售收入差异较大,需要补缴营收差额所产生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
这也就意味着,因有过刷单而对不上账的部分网店要结合自身情况,补缴税款。之前刷多少就得补多少,如此一来,一些疯狂刷单的网店要赔哭了!
事实上,2019年1月1日《电商法》就已经正式施行,其中指出,对于正规合法的电商来说,和所有实体企业一样,都有纳税义务。目前普遍认为,随着补税规则的推行,或许能从根源上解决“刷单”这个行业难题。
不仅仅是靠刷单来带动人气,进而诱导消费者前来购买,直播带货中的猫腻还很多:以次充好、以小充大、避重就轻甚至涉嫌虚假宣传、维权困难的情况屡见不鲜。
2019年10月,“直播一哥”李佳琦在直播间推荐一款不粘锅,结果鸡蛋在锅中“处处粘”,引发了观众对直播带货品控的强烈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