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游戏官方网站app年入315亿!“收割”中产的冲锋衣1件3000元起网友:智
引言:人生不是旷野,是轨道!于是,一股户外风又开始崛起。只是,很多人都不爱听大实话,爬个公园的山。还要穿硬壳,热的跟个“孙仔”似的只有自己知道吧?
很多城市“新中产”开始跟风玩户外,就算是爬山也好,或者徒步,出门不超过五只手指头。
但在装备上不能输,果然是差生文具多,一定要装备齐全,看起来才像是内行人。
一套装备下来好几千,然而对有些“伪中产”来说,没能坚持下去的初阶人士,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后面就是把装备转手挂二手平台售卖,或者堆在家里的角落里长灰。
都是冲锋衣,为什么有些冲锋衣的价格很便宜,不到三位数,几百元就可以拿下。
像北面则要4000元起,凯乐石则要3000元起,3000元似乎是有标识和无标识的分界线?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1000米以下的山,却要买一件可以爬5000米山的冲锋衣。
冲锋衣就是防雨、防水,尤其是防寒,所以一般的小山,到达山顶是不冷,实在是没必要卷一件无比高级的冲锋衣。
尤其是消费者买一件冲锋衣后,直奔家里洗手间,打开花洒,感受一下“贵”带来的防水感。
尤其是把这段记录发在社交平台,迎来一羡慕,那么这件花了好几千元的冲锋衣,给的情绪价值就回本了。
一件冲锋衣、一双登山靴、一条工装裤之外,还有其他的辅助“道具”,比如登山杖、墨镜、帽子、背包等,能卷的都能卷。
尤其是莫名掀起的一股“冲锋衣是男人最好的医美”,只能说,“跟风经济”很费钱。
其实,冲锋衣在户外老炮的眼里,有这种技术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他们认为的冲锋衣只有两种,一种是GORE-TEX,一种是其他。
这里除了牌子外,还有一条技术层面的鄙视链,这条鄙视链使得中产心甘情愿掏空钱袋。
市面上,有“GORE-TEX技术”的冲锋衣,一件可以卖到3000元起,卖的越贵,中产也越想买。
而没有“GORE-TEX技术”的冲锋衣,不到千元,甚至百元,都可以拿下。
如果说,3000元起的冲锋衣牌子在“收割”中产,那么,戈尔特斯就在“收割”卖天价冲锋衣的品牌。
想要标榜自家冲锋衣是GORE-TEX技术,那还得跟戈尔特斯打声招呼,也就是买他们的面料,才能在吊牌上多一块“GORE-TEX技术”。
其实“天丝”就是再生纤维素纤维,也就是树浆制作而成的纤维,再去制成被套、枕套等,但盖起来还是比聚酯纤维的好。
至于这些有技术的牌子,为何也有差价,那就是多出来的品牌溢价,俗称“智商税”了。
性质也和山姆仓储式会员一样,要去超市买东西,还得办张卡,优先筛选一波非菁英客群。
一年260元,卓越的还要680元!这笔钱中产也是敢信掏钱包,和普通人拉开差距,彰显身份的情绪价值给到位了。
普通冲锋衣的材质和雨衣没啥区别,虽然防水防风但也不透气,但有了“GORE-TEX技术”,就可以很透气了。
但有多少人是冲着这个技术买单的呢?这个技术带来的“身份彰显”价值,远超其本身的技术价值。
自从戈尔特斯特斯公司开发了这项面料技术后,从此就打开了冲锋衣的“财富密码”。
说是技术,其实就是冲锋衣布料里有一层“薄膜”,薄膜上有N个透气孔,据戈尔特斯公司公开数据显示,每平方米就有90亿个透气孔。
只能说,你也不会买件冲锋衣专门来数一数多少个透气孔吧?也不会买件冲锋衣放在显微镜下看吧?
不禁让人想起了,1000多元左右的珑骧饺子包,其实也是尼龙生产制造的,也很耐造以及防水。
虽然轻奢品牌都是这个价位,但1000元买一个“塑料袋”,多少有点“智商税”在里面。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珑骧饺子包也是被各种“二次设计”了,主打一个“体面”。
但在上海,不愧是魔都,总有一些“萨普”,把580元的帆布袋买爆,甚至排队数个小时,都心甘情愿,为技术买单好歹能理解,但为一个LV的牌子买单,这种虚荣还是无法理解。
巧的是,一开始用尼龙生产的是杜邦公司,而戈尔公司的创始人Bill Gore,早前也在杜邦公司上过班。
在1958年,Bill Gore从杜邦公司辞职,然后和妻子Vieve夫妻档开始创业期了,这也就是有了现在的戈尔公司。
有些冒险爱好者,喜欢在一些极端环境运动,比如攀登珠穆朗玛峰类型,那么,多少会考虑冲锋衣的底子能不能过关。
始祖鸟、萨洛蒙、BURTON等牌。